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领免费看书特权

第五十二章

来自诸葛亮的肯定

上庸。

赵云看完了关羽命人送来的公文,脸色变得凝重起来。

因为蒯焕的出现,赵云命运也被改变,被封为征远将军、汉东都督,统兵五千督房陵、西城、上庸三郡军事,可自行在东三郡募兵。

赵云自抵达上庸以后,除了接管刘封留下来的数千士卒以外,并没有滥用刘备给的自行募兵之权,反而开始训练士卒,与民休养生息。

以赵云的资历与威望,再加上有体恤爱民之心,因此抵达上庸以后,不仅很快就掌控了东三郡的军事,政务上面也处理得风生水起。

如此下来,只需两三年时间,东三郡就能真正做到人心依附。

可是今日,东三郡的平静却被打破了。

赵云看完了公文,谓众人曰:“关将军发来军令,让我屯兵秭归,尔等作何看法?”

一人说道:“将军初至东三郡,所行政令刚刚有些效果,若此时大肆用兵,恐怕会民怨沸腾,还请将军三思而后行。”

这个时候除非大规模用兵,否则小范围出征的话,后勤钱粮基本都会自行解决,否则仅仅从外地运粮的消耗,都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就比如曹仁驻守南阳的时候,就是自行征召士卒、筹备钱粮,却因为做得太过火以致叛乱四起。

如今益州百姓本就不好过,赵云也不太可能朝成都索要钱粮、军械。

若这个时候用兵,就地防守外敌尚可,所消耗的钱粮最少,也不需要征召多少民夫。

如果对外用兵,消耗就会增加许多,最终都会分摊在东三郡的百姓身上。

刘封离开以前,已经带走了东三郡的精锐士卒以及许多钱粮,留给赵云的几乎只剩一个空壳子,就算支撑五千人出郡作战都不太现实。

赵云眉头微皱,道:“以云长性格,若非事情紧急,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向我求援。如今云长大破魏军,威震天下,却拉下身段请我镇守秭归,此间必有蹊跷。”

出于保密的缘故,公文之中只让赵云屯兵秭归,至于前因后果,却并未言明。

并非关羽信不过赵云,只是此番蒯焕的谋划关系重大,只有绝对保密才能保证计划能够顺利实施,一旦消息泄露,所有谋划尽皆成空。

东三郡归附未久,很多人并不能信任,关羽这才没有明言。

眼看众人还想再说什么,赵云沉声道:“云长都督荆州军事,如今东三郡亦归荆州管辖,我自然要听从军令。”

“只是东三郡军民疲惫,钱粮匮乏,暂时不适合大规模用兵。吾自领三千人马进驻秭归,剩余兵马留守东三郡,境内一应政令如初,不可有所懈怠!”

就在赵云领兵前往秭归的同时,关羽派遣的心腹之人也抵达了成都,此人秘密求见刘备。

成都,汉中王府邸。

刘备看着自荆州源源不断传来的战报,心情十分愉悦,谓诸葛亮曰:“孤本意只是让云长在荆州弄出一点动静,好庆贺孤登上汉中王之位,从未想过云长居然能以两郡之地攻下襄阳、樊城,并且俘虏数万魏军,斩曹仁、降于禁、庞德,俘获满宠。”

“如此战绩,曹操恐怕已经坐立难安!”

诸葛亮此时也非常震惊,没想到关羽居然会有如此夸张的战绩。

震惊之余,诸葛亮脸上却带着些许忧色。

“军师,你难道不高兴?”

诸葛亮道:“关将军能够拥有如此战果,臣自然欣喜异常。以关将军如今势头,正是北伐的天赐良机。”

“奈何汉中之战已经掏空了整个益州,没有两三年的发展恐怕难以恢复,想要仅凭荆州两郡之地北伐成功,几乎不太可能。”

刘备闻言,也不由收敛了笑容,脸上也露出了遗憾之色。

如今蜀汉士气正盛,反观曹魏已然丧胆,此时若能大举北伐,必然事半功倍。

只可能,益州家底实在太过薄弱,根本支撑不起刘备的北伐。

很多人或许都以为,刘备占据的益州乃天府之国,必然有许多钱粮、人口。

事实却并非如此。

以前天下太平,益州安定富庶,自然乃天府之国,钱粮充足。

不过自从刘焉入蜀以来,益州的情况就急转直下。

刘焉在时尚好,等到刘璋继位以后,东州人氏侵占旧民,以致益州民怨沸腾,叛乱四起。

多次叛乱,经过东州军的镇压以后,益州也逐渐凋敝起来。

更何况,益州北部还有张鲁虎视眈眈,二者之间摩擦不断,也加重了益州的负担。

很多人以为刘璋迎刘备入蜀乃是愚蠢至极,却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刘璋的角度上看待问题。

刘璋奈何不得张鲁,以致益州常年征战不休,再加上内部矛盾不断,若不能尽快解决张鲁,益州会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局面。

最重要的是,曹操打算征讨汉中的消息让刘璋感到恐惧。

汉中乃益州门户,如果让张鲁占据,刘璋还能勉强应对。一旦被曹操占据,益州必然难以保全。

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才促使刘璋下定决心请求刘备出兵相助。

他没想到的是,张鲁是狼,刘备是虎,想用驱虎狼吞狼之计,最终会被虎所伤。

说起刘备夺取益州,后世很多人因此诟病刘备,称其图谋宗族基业,乃伪善之人。

事实上,刘备确有谋夺益州之心,不过没有做得那么明目张胆,最后率先撕破脸皮的也是刘璋。

大致就是刘璋邀刘备击张鲁,二人会于涪城,刘璋给兵、给钱又给粮,张松、法正、庞统等人都劝刘备趁机袭击刘璋,拿下益州,刘备却认为师出无名没有动手,错过了最好的时机。

后来就是刘备假意抵御张鲁,实际上却在收买人心。

恰逢曹操攻孙权,孙权向刘备求援,乐进又在青泥与关羽相持,刘备请求东归救援关羽、孙权,并向刘璋索要钱粮。

刘璋见刘备没有帮自己解决心腹之患,自然不高兴,兵马、钱粮都减半给了刘备,惹得刘备大怒,却也不至于撕破脸皮。

问题出在张松这里。

张松得知刘备准备东归,于是写信劝说刘备莫走,应该夺取益州,未曾想被其兄长告发,以致张松被杀。

如果说刘璋杀张松,还不足以彻底给刘备攻打益州借口的话,那么他接下来的举动,却是让刘备可以名正言顺的袭取益州。

原来,刘璋因为张松的书信对刘备心生嫌隙,于是“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”。

大致就是,刘璋给驻守关隘城池的将领下达命令,不再让刘备进入或者通过。

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也给了刘备出兵的机会。

为何?

刘备那个时候可在益州腹地,又是客军远征,一旦益州诸将紧闭关隘、城池不让通行,刘备岂不会被困死于此?

刘备此时攻打刘璋,属于自保,这个借口自然能够站住脚。

最终,因为东州人氏的不断反叛,刘备仅仅耗费了两年时间,就逼迫刘璋献城投降,成功拿下了益州。

刘备拿下益州以后,益州百姓并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,次年就因为与孙权争夺荆州,出兵五万相助关羽。

双方战事尚未停息,张鲁就投降了曹操,刘备不得不与孙权请和,返回益州与曹操爆发了汉中之战。

由此也能看出,自刘备入益州以来,益州几乎每年都在征战。

汉中之战,更是彻底掏空了整个益州,已经无力继续用兵。这也是为什么,历史上关羽攻打襄阳、樊城的时候,益州几乎没有给过支援了。

并非刘备不愿相助关羽,实在是有心无力。

现在的益州同样如此,已经没有办法继续用兵,所以明知此时乃北伐的天赐良机,却也只能唉声叹气。

反观诸葛亮,此时不仅为不能相助关羽北伐而叹息,也隐隐有些担忧荆州局势。

刘备何许人也?

他很快就看出了诸葛亮似乎有心事,当即问道:“军师可是在担心云长?”

诸葛亮道:“此前东吴便与云长争夺荆州,若非主公要夺回汉中,割让两郡给孙权,使得双方暂且罢兵,恐怕与东吴之间不会那么轻易讲和。”

“想要北伐曹魏,固然要借助东吴之力。”

“只是臣担心孙权无力北上以后,或许会继续觊觎荆州。特别是关将军夺取襄阳与樊城以后,更会让东吴寝食难安。”

刘备闻言大怒,道:“孙权敢尔!”

“云长已让出两郡之地,孙权若敢继续贪得无厌,孤绝不与之罢休!”

也不怪刘备如此恼怒。

他当初名义上是借南郡,其实私下是拿了交州作为利益交换,否则交州那么大一个地盘,刘备岂会寸土未占,全部让给孙权?

而且以当时的情况,刘备若是出兵交州,反而要比孙权更有优势。

毕竟,孙权占据着没有了襄阳与樊城的南郡,必须要派遣重兵防备曹魏。

反观占据荆州南部四郡的刘备,不仅不与曹魏接壤,还能近水楼台先取交州。

却没想到,孙权占据交州以后,又要图谋荆州,刘备如何不怒?

恰在此时,忽然有人来报:“启禀大王,前将军派人前来,请求面见大王。”

刘备急忙起身,道:“速速有请!”

不多时,关羽的心腹就已经进来,刚刚行礼完毕,刘备就迫不及待地问道:“云长可还好?”

他没有询问荆州战事如何,反而最先关心的是关羽,可见刘备能够得到众人的效死,并非毫无道理。

那人急忙说道:“君侯无碍,只是与大王分别许久,甚是想念。”

刘备闻言,感慨道:“孤又何尝不思念云长,奈何益州初定,分身乏术,不可擅离啊。”

感慨过后,刘备问道:“云长此番派你前来,所谓何事?”

刘备是个非常聪明之人,看到关羽此番没有派来信使走驿站而来,反而让自己心腹登门拜访,就知道必有缘由。

那人小心翼翼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书信,道:“此信乃君侯手书,还请大王亲自阅览。君侯吩咐过,兹事体大,请大王看完以后,寻心腹可信之人商议对策。”

刘备脸色变得郑重起来,待看完书信里面的内容,眼睛顿时瞪得溜圆。

好在他向来喜怒不形于色,很快就收敛了表情,挥手示意府内众人全部出去,唯独留下了诸葛亮。

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神色,急忙问道:“主公,可是荆州有变?”

刘备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,而后将那封书信递了过去,道:“云长推测,孙权极有可能已经与曹操联盟,准备偷袭南郡。”

“这封书信里面还着重提到了一个人,为云长所盛赞,此人正是军师外甥蒯焕。”

诸葛亮听到前面那段话,还不觉得太过吃惊,因为早在得知关羽拿下襄阳与樊城的时候,诸葛亮就隐隐感到东吴或许会有动作。

因为诸葛亮也知道拿下襄阳与樊城,那么关羽未来对于整个东吴,就处于战略上的主动权,对方未必会坐视不理。

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,自己的外甥蒯焕,居然会让素来骄傲的关羽如此赞誉。

他急忙接过书信,待看完了里面的内容以后,脸上不由露出了发自肺腑的笑容。

“阿焕长大了。”

书信里面,不仅写了蒯焕与自己之间的沙盘推演,还写了蒯焕所有的布置,信里面的一切,都让诸葛亮大开眼界。

他没想到,尚未及冠的外甥,居然已有如此谋略,自然欣喜异常。

“军师以为,阿焕推测是否正确?”

诸葛亮沉吟半晌,道:“阿焕的推测合情合理,东吴或许真会袭取南郡。”

不过诸葛亮出于对蒯焕的爱护,终究没有把话说死,道:“为将者,当未虑胜而先虑败。就算最终孙权没有袭击南郡,只要存在这种可能,都不能坐视不理。”

“且阿焕分析得十分正确,如今益州疲敝,难以给予荆州太多支援。想要仅凭荆州两郡之地北伐曹魏,也不太现实。”

“现如今,守住襄阳、樊城,保住既有战果,稳定荆州局势方为上策。”

“至于阿焕的布置,也几乎无可挑剔,若东吴果真引兵来犯,必然讨不到便宜。只是阿焕太过信任庞德,主公可为其查缺补漏,派遣庞德之兄庞柔前往公安,并授予临机决断之权,如此大事可定矣!”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第五十二章 来自诸葛亮的肯定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
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
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
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,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
福利倒计时 05 : 00
立即领取
05 : 00